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
好的教育制度為何?

個人發現,其實許多好的教育學家所推崇的教育方式,比較接近靈性導師的模式(如拉比,古茹),而非菜市場式的國民教育。前一種方式所要達到的,是靈魂與靈魂的交流,"傳遞者"與"尋道者"的對話。在年輕者尚未擁有足夠能力與經驗時能帶領、幫助他成長,而非限制他的能力與規定他的人生道路;

而現今的國教,正如同尼采在《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》中所警告我們的,朝著兩大目標前進。一是擴大、普及化,唯恐所有小孩不受此教育的控制。二是縮小內涵、文化性,透過操控學生的科目與環境,並長期灌輸反人性的教條,使學生能順利朝向奴隸與雇員之路前進。

國民教育的建立,即是政府為了統治方便,建立"為政治服務"的教育體系,並給予許多不夠資格、不學無術、逢迎拍馬而好為人師者一個誤人子弟的機會。很明顯地,愚昧卻能透過制度進入教育界者,最喜歡的便是打擊學生學習的慾望、將簡單問題複雜化、言行不一、對威權者諂媚至極,對學生卻很嚴厲、即使被指出錯誤也不認錯。 可惜了這些學生,不該受如此折磨呀!

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TED影片:品牌貨幣的未來 的心得感想

保羅•肯普-羅伯森: 比特幣、汗水、汰漬:品牌貨幣的未來

貨幣是什麼呢?貨幣其實就代表著信任。 貨幣的形式也不一而足。我們必須先相信這個(品牌、物件)可以用來作為交換工具,並使用它(當然互相都必須接受這種方式),貨幣其實就是寄託著信賴的實體表現。

也就是說,貨幣並不需要一定型態或由政府發行,它可以是任何東西,只要是某種可以作為交換物品的工具即可。

那為何政府要發行法幣呢? 其實仔細想想,法幣的存在並非為了服務人民;而是為了政府本身,能更容易掌控、享受人民的生產力與購買力,以達成少數集權者的私慾。這就是為何美國開國元老們(傑佛遜、班傑明等)都非常反對「中央銀行制度」的存在。

法幣的功用在於:1.利用公權力發行貨幣,並要求人民使用。 2.以人民的生產力作貨幣的擔保品。 3.政府可以自行決定發行量。

你會發現,當政府高官正直、透明、值得信賴時,貨幣購買力會保持較高水準;但政府腐敗、不透明、背叛人民信賴時,購買力會不斷地下滑。 辛巴威就是很好的例子,惡性通膨完全是政府搞出來的,搞到辛巴威幣衝到一百兆元大約只能買一顆雞蛋,現在他們基本上用美元當主要貨幣了。(這又帶出另一重點:貨幣可與主權無關)

所以說,一個沒有信賴基礎的貨幣,等同於廢紙。而我們應該賺的不是錢,而是價值、信賴。省思貨幣所代表的意義,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。


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雜談(1)

    最近花比較多時間在調養身體,人到了一個年紀後就會發覺健康和家人比什麼都重要。雖然我還沒有很老,才24歲;但是我發現,若不注重保養身體、不斷地操勞過度,其實老的更快。

何況我也不是什麼青春期的少年,沒有用不完的精力,但是卻有學不完的東西等著我。

所以,多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訓練;而我最建議的則是練習瑜伽和武術。

為何是瑜伽和武術呢? 因為1.這兩者擁有的歷史都很長,而且2. 兩者都要求身體和心靈上的鍛鍊。 3.通常都須從靜態姿勢或慢動作先開始入手,這對於初學者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很有幫助。


長期鍛鍊下來,發覺到不只身體變好,連情緒也變的很平靜、穩定,連帶頭腦也變的比較好了。唯有在情緒穩定的狀況下,所做的判斷和行動才是較正確的。


提外話,其實要能寫出一篇有內容的文章真的好難喔,必須閱讀許多書籍、並且融會貫通後,寫出來的文章才有深度。 所以我要再督促自己花更多時間去讀更多好書了。


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論台灣出口衰敗原因

追求經濟成長率本來就是錯誤的,經濟成長率在審計上只是果(而且是不同數據集合而成,容易讓人混淆上升原因),花大錢在結果上本就是無益的。不去想、探究經濟成長的原因才是讓出口不斷衰敗的來源。

台灣出口會衰敗原因是「訂單重複性質太高」。你做的東西和日本、大陸、韓國重複率愈高,愈容易被搶走訂單。而如果其他國家的成本都比你低、薪資比你高,你要怎麼玩的過他們?

而所謂"磚枷"的提議"貶值"真的是白痴到極點,貶值是無能者最後拉抬經濟的手段,跟高鐵最後重開機一樣,問題100%沒解決,而且保證一定會再出問題。
貶值是靠著損害「購買力」來"促銷產品", 也就是說以犧牲台灣國內的物價來促銷出口商品。

比如說:有甲乙商店賣A商品,甲的成本15、賣20;乙的成本5、賣15,若甲要和乙競爭,勢必要把售價拉到成本價,但乙就算賣10元都有賺,甲永遠贏不過乙,貶值就如同削價競爭,犧牲自己的存款換取銷售績效。

再比如說:甲乙商店各賣不同商品,甲賣A成本20、賣40;乙賣B成本30、賣40。雖然兩者價格相同,但性質不同、無法比較。要買A就要去甲;要買B就要去乙,兩家店利益不衝突,不需削價競爭,都有得賺。

所以說,蠢蛋專家會倒果為因,不先提升產業成長的因素,只想靠貶值來增加"績效",我相信台灣再跟人玩"削價競爭"力,不久會非常慘(雖然現在已經很慘了),因為日本、大陸、韓國會注重研發新商品,而台灣不會呦~~ 所以台灣只能搖尾乞憐等別人施捨不要的產品訂單囉,再哭說都是某國跟我競爭的錯,哭哭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補充一下2013/4/30的新聞
跌破眼鏡!Q1 經濟成長率竟「破2」僅1.54% 較預估值腰斬
"主計總處解釋,主​​因為輸出成長幅度低於預期、民間消費持續疲軟所致,經季節調整後較去(2012)年第4季減0.81%,折算年率為負成長3.21%"

    這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:因為輸出竟然沒跟我預測的吻合,而民間都不消費,所以都是They的錯啦!  只會說因為國際上怎樣怎樣,所以跟我預測不一樣,不如先面對現實、把真實數據拿出來檢驗。 只想靠中國和歐盟復甦來灌數據,又不想增加薪資所得,訂單性質也跟別人重複,又不想研發獨家、有需求的產品,還想求經濟成長,真是做白日夢!





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台灣小孩補習,所謂何事?

台灣補習早已是一種風氣,從我那個年代開始早已有許多人在補習。當我讀高工時,不知多少人為了考上一間好學校而補了三年習。 小弟不才,那三年連一天補習班都沒進過,但考試結果出來卻跌破大家眼鏡,分數竟可以進入國立大學。其實,學生為何補習呢?家長為何不斷地要孩子犧牲睡眠、精力去補習呢?

說到補習,當然就要想到中國最早的補習班班主任,孔夫子啦。毫無疑問地,他老人家正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創立私塾的第一人,而且也是被尊為「至聖先師」的偉大導師。因為當時並沒有所謂的正規教育,補習便是當時大量教學的少數方法之一。

而且春秋時期能受教育的人不多,通常只有諸侯王室才能受教育;一般民間大多是不識字的文盲,所以私塾在當時是一種創舉,一種能大量培養人才的方法。 據說孔子門下有三千餘名弟子,其中有72人可以算是出師的。而且孔子也提倡 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等即使今日看來也是很激進超前的想法。

總結來說,私塾是孔子在看過春秋時期"禮樂崩壞"的情況,而決心想要將禮樂重新找回來的一種發明。藉由大量的培育人才,讓這些人才進入各地的諸侯國中擔任士大夫,教化王公貴族的後代,進而使整個中原能得以回復禮樂。 「有教無類」即是說,人不分貴賤,只要想學習的都可以受教。 「因材施教」即是說,對不同的人才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。

只要符合「仁」的中心思想,要怎樣教他都沒問題。